枣庄公墓心灵的家园丨峄城莲花山生态公墓发表时间:2022-09-16 11:14 在和谐这个词运用日益频繁的时代,有一个人们不大愿意提及的地方,这就是墓地。随着人口猛增和土地资源的日趋减少,墓地短缺已成为困扰全世界的难题。 人从来到这个世界那天起,就意味着有死亡的一天。生死是世界上最奥妙也最自然不过的现象。 既然死亡有其合理性,那么,人类对逝者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千百年来,人们总认为新生命的降临是自己生命的延续,充满了喜悦百般呵护,而对亡者的处置则往往不够妥当。在古代,富人崇尚厚葬劳民伤财,穷人则“黄土一堆草木了”。而现代人呢?要么星罗棋布地乱筑坟包,要么修建与周围极不协调的豪华“阴宅”。这些现象说明我们至今尚未处理好生与死的关系。 在呼唤建设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今天,如何尊重逝者,实现生与死的和谐,确实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。在这方面,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或许可以借鉴。如日本建设游人可以散步的公园式墓地,欧洲的墓地被重复使用,美国人甚至将骨灰送进了太空…… 我一向不赞成宗教的“天堂说”、“重生说”或“轮回说”。我认为生命只是一段时间过程,生与死既对立又统一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生与死的境界应该是一致的。虽然死亡带走了生者,但消逝生命留下的痕迹、财富和思想,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。因此,活着的人们没有理由不尊重逝者。尊重逝者就是尊重生命、尊重包括逝者在内的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历史和价值观。 令人欣慰的是,生死和谐的课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。在长期以来人们不大愿意涉足的殡葬领域,有识之士从人文关怀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角度,为逝者精心设计了理想的归宿地,并试图以此抚平生者心灵的痛楚。当前各地正在兴起的生态型陵园建设,就顺应了时代潮流,满足了逝者与生者的不同需求。 这类取代墓地名称的生态陵园的建设理念是:淡化生与死的界限,营造让逝者安详、生者心安的陵园。在陵园内,布局整齐的坟墓被茂盛的花草所环绕,造型别致的墓碑被郁葱的松柏掩映;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树葬、壁葬、草坪葬、花坛葬、塔葬等新颖别致的墓葬方式。陵园在绿树掩映下,与万木峥嵘的山野浑然一体。 当逝者的亲人到生态陵园凭吊时,一定会有走进郊外公园的感觉。满目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,淡化了人们对墓地阴森恐怖的传统记忆。人们在缅怀逝者的同时,灵魂亦会受到某种“洗礼”:死亡会让人真切地品味出生的从容,透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,更悟出“健康是日积月累的,疾病也是日积月累的”、“生命短暂,时不我待”、“平淡是真,平安是福”等话语所蕴含的哲理,从而更加热爱宝贵的生命。 莲花山生态公墓融合现况,以生态环境为支撑,以营造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为主线,景观建筑设计秉着“源于自然,高过当然”原则,做到“虽由人作,宛若天成”效果。莲花山公墓三面环山,青山绿水相融、花香鸟语,莲花山生态公墓告别以往公墓瘆人的感觉了,营造出一幅舒服、淡泊、典雅的花园式生态公墓。设计方案将历史人文留念作用与陵园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下去,切合时代的潮流,赋予新的属性:公益型、艺术性、标志性、经济实用,产生当代陵园的新理念。将莲花山公墓基本建设为广大群众扫墓先祖、寄予真情、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孝道文明场地。 如果生态陵园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,它就不仅是逝者的安息地,而且是生者的感悟园。因为它不但营造了生与死的和谐,人与自然的和谐,还让人们感受到了和谐的最高境界——心灵和谐。 |